2013-02-19 16:56:23 巴中华图教育 https://bazhong.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巴中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13年四川公务员申论热点:反对异地高考的理由不成立,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2020巴中考试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四川华图微信公众号(schuatu),巴中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培训咨询微信客服:点击查看,微博:@四川华图
近几个月来,异地高考成了一个争论激烈的话题,各地改革方案的出台,并没有消弭人们之间的分歧。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这场白热化的论争?反对异地高考者的理由能否站得住脚?解决高招不平等问题需要怎样的制度变革?
招生歧视违反宪法的平等原则
反对异地高考者给出的理由很多,诸如城市容量有限、家乡遭受“入侵”等,但貌似最有力的理由,是本地大学依赖本地人纳税。的确,中国几乎所有大学都有地方财政的贡献,即使是部属高校,有的也达一半以上。问题这是拒绝异地高考或者实行招生名额歧视的正当理由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因为一所大学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本地财政因而可以拒绝非本地居民参加高考的话,那么,一个地方可否因为当地的警察、司法、道路等均依赖本地财政而对外来者进行某种制度性的歧视 (比如警察或者法院优先服务本地人等)呢?这显然是不可思议的。
宪法上的平等原则意味着,如果一种物品或者服务是由政府提供的,通常是不得进行制度性歧视的,任何差别对待都必须具有充分正当的理由。当然,哪些物品或者服务应由政府提供是可以讨论和辨析的。姑且先在公立大学的前提下讨论异地高考问题,如果一所大学是公立的,资金来自于纳税人,就不应当对任何人进行制度性的歧视,尤其是在考试、招生等方面,但它可以对本地的纳税人进行学费的减免,正如美国的州立大学一样。由于税收与学费之间存在着直接、对等的密切关联,减免学费是一种合理的差别对待,但录取标准、招生名额等与是否纳税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关联,因而不能成为差别对待的依据。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公立大学可以根据其资金来自本地纳税人的比例,减免本地考生的学费,但不得在录取标准、招生名额等方面歧视外地考生,否则,就违反了宪法上的平等原则。当前,中国公立大学普遍实行招生配额制,即给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分配一定的招生名额,其基本特征是本地招生名额(远远)高于外地。然而,这些大学凭什么配给本地的名额高于外地?凭什么配给一个省份的名额超过另一个省份?这种配额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恐怕没人能讲出点儿道理来。
根本而言,这种配额制以及任何形式的配额制都违反平等原则,是一种赤裸裸的歧视。可能有人会问,根据各省份人口或者考生人数分配招生名额也违反平等原则吗?答案是肯定的。一个地方有多少考生能够达到一个大学的录取标准,该大学或者任何人怎么可能事先知道呢?即使一个省份的考生明显多于另一个省份,也没人事先知道是否那里的考生能够考上某所大学的人数更多。事先的名额确定不仅不公平,而且是一种理性的狂妄,就像计划经济一样。实际上,这种招生配额制就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的遗产。
全国统一招考的误区
废除招生配额制之后,所有的公立大学都应直接面对考生进行录取和招生,而不考虑其所在的省份。这样,不论一个人身在哪里,他考上一所大学的机会与其他所有考生一样大。或许有人会说,各个省份的考试不一样,仅仅取消招生配额制能实现平等吗?考试当然需要改变。如何改变?不是重新回到全国统一考试或者全国一张卷,而是让各个大学完全、彻底地自主招生,即让各个大学自行决定如何考试———无论是考试方法还是考试内容。估计很多人一听到这种思路,就会跳起来,因为他们误以为只有全国统一或者整齐划一才是平等。其实,这是对平等的最大误解之一,平等决不等同于“统一”或者“整齐划一”。
平等的真实含义是权利和自由的平等,或者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他意义上的平等都是对该词的曲解。就大学招生而言,平等仅仅意味着每所大学都不得根据考生的户籍、民族、肤色、出身、年龄等进行录取,而不意味着所有的大学都应统一出题、统一考试或者全国一张卷。全国一张卷所能做到的仅仅是把所有的孩子都塑造成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机器,与平等无关。
很多人误以为,只有全国统一的高考才是(目前可行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其实,我们放眼四望会发现,很多国家——— 尤其是那些教育发达的国家 ——— 都没有中国式的全国统一高考,都没有政府组织的统一高考,人家的大学难道没有选拔出合适的人才?人家的选拔方式难道不公平?世界上除了全国统一高考之外还有更合理的人才选拔方式,其中之一就是让各个学校自行决定如何考试和录取,而只有这样,才会形成不同高校之间的竞争和多元化,真正的人才才能被选拔出来,才能避免培养只会考试的机器。奇怪的是,很多人在很多领域里不相信权力,但在高校招生这件事情上迷恋政府组织的高考或者统一高考。
相关阅读:
2013年四川公务员网络辅导课程 (编辑:admin)